1953年5月的北京城,春風中飄蕩著槐花的清香。當晨光穿透長安街的薄霧,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名工會代表正陸續(xù)前往會場——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,全國1020萬工會會員的目光在此匯聚。
1952年底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新中國僅用了三年時間便實現(xiàn)了國民經濟恢復的目標,具備了開展計劃經濟建設的條件。為了貫徹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,動員全國職工迎接第一個五年計劃,全國總工會決定召開一次新的全國性的工會代表大會。
1953年5月2日,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。黨中央的致詞指出,過渡時期新的歷史任務是實現(xiàn)我們國家的工業(yè)化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,這個歷史任務的完成,“特別有賴于中國工人階級作更有組織和更高覺悟的斗爭”。
工會七大的工作報告,明確了新中國經濟建設時期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歷史任務,提出工會工作的方針和任務是: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聯(lián)系并教育工人群眾,不斷提高工人群眾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;鞏固工農聯(lián)盟,團結各階層人民,積極地完成國家建設計劃,并在發(fā)展生產的基礎上,逐步地改善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的物質生活,為逐步實現(xiàn)國家的工業(yè)化與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斗爭。為貫徹這一方針,報告明確了工會工作的重點、途徑和方法。
工會七大將六次勞大通過的《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》,改名為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章程》,并根據新中國成立后的新形勢和工會工作新任務,在工會性質、任務與作用,入會條件和會員權利義務,工會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等問題上,做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。
工會七大是新中國成立后舉行的第一次工會全國代表大會,標志著中國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發(fā)展的一個新的歷史時期。工會七大的重要功績是根據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,及時為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明確了新的方針和任務,對于指導工會發(fā)動工人階級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,提前和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,實現(xiàn)對私營工商業(yè)的社會主義改造,發(fā)揮了巨大作用,也對新中國成立后的工會工作和工會理論產生了重大和長期的影響。
(摘自全國總工會微信公眾號)
責任編輯:白子璐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